丝一粒我之名节——张伯行
张伯行,字孝先,河南仪封人。清朝大臣、理学家,康熙进士,历任巡抚、礼部尚书等职。历官二十余年,以清廉刚直称,康熙称其“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”。
康熙四十二年,张伯行被任命在山东济宁为官。当时正值饥荒,民不聊生。救人心切的张伯行便拿出自己的钱和粮食赈灾,并命人缝制棉衣,让百姓免于饥寒。此后,张伯行被派往汶上、阳谷二县赈灾。在情况危急、饿殍遍野的情形下,他一到任,便开仓放粮两万两千六百余石,救民于水火。他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,为了杜绝送礼者向他行贿,特撰写了一篇《却赠檄文》: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文。谁云交际之常,廉耻实伤;倘非不义之财,此物何来?”该文全篇56字,共用了8个“一”字,表达了他关心百姓疾苦、注重个人名节、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。张伯行将这篇《却赠檄文》张贴于自己居所的院门以及巡抚衙门前,前来送礼行贿的人一读此文,便不再敢自讨没趣,只能默默离开。古称不朽者有三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张伯行一生践行着“事冗不知筋力倦,官清赢得梦魂安”的人生格言,他的功绩和品德值得后人永远的称颂和纪念。
丝一粒我之名节——张伯行
张伯行,字孝先,河南仪封人。清朝大臣、理学家,康熙进士,历任巡抚、礼部尚书等职。历官二十余年,以清廉刚直称,康熙称其“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”。
康熙四十二年,张伯行被任命在山东济宁为官。当时正值饥荒,民不聊生。救人心切的张伯行便拿出自己的钱和粮食赈灾,并命人缝制棉衣,让百姓免于饥寒。此后,张伯行被派往汶上、阳谷二县赈灾。在情况危急、饿殍遍野的情形下,他一到任,便开仓放粮两万两千六百余石,救民于水火。他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,为了杜绝送礼者向他行贿,特撰写了一篇《却赠檄文》: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文。谁云交际之常,廉耻实伤;倘非不义之财,此物何来?”该文全篇56字,共用了8个“一”字,表达了他关心百姓疾苦、注重个人名节、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。张伯行将这篇《却赠檄文》张贴于自己居所的院门以及巡抚衙门前,前来送礼行贿的人一读此文,便不再敢自讨没趣,只能默默离开。古称不朽者有三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张伯行一生践行着“事冗不知筋力倦,官清赢得梦魂安”的人生格言,他的功绩和品德值得后人永远的称颂和纪念。